12月27日,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梳理总结2023年发展改革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军传达省领导对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的批示,并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一年来,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总引领,以优化工作机制、提升系统效能为强引擎,守正创新、克难奋进,通过加强战略谋划、政策研究、形势研判当好综合参谋部,通过抓好国家战略推进、有效需求扩大、产业体系构建、创新力量汇聚、绿色低碳发展、民声呼应答题、粮食能源安全当好创新实战部,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破解发展难题当好改革推进部,推动工作实现整体性跃升,为全省奋力走出新时代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活力更强、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强调,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政策取向、重点任务等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全省发展改革系统要做到心中有数、心领神会,紧扣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推动发展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一要把投资和项目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投资主管部门作用,深入实施有效投资专项行动,分级分领域接续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探索投资带动消费新模式。二要贯通规划计划、形势分析政策研究全链条,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以年度计划和重点工作推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研究起草“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预警,做好政策研究储备和统筹协调。三要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融合,进一步增强各区域发展活力。推动全省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与中部地区省份交流合作,加快皖北全面振兴,全面启动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四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助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创新平台提质增效行动,体系化推动创新成果发现和落地转化。五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汽车首位产业,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实施20项重大工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六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支持产粮大县农田水利建设和公共服务补短板,服务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试点建设,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高质量发展。七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更好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扩面升级,做好水电气等价格机制改革“小切口”文章。八要牢固树立“向海而兴”的理念,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建设,精准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双招双引”,持续推进“徽商回归”,“一区一策”加快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九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全面推开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节能降碳升级改造,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深做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十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推动完成50项民生实事目标任务,联动推进稳就业扩增收,加大重要民生商品等保供稳价力度,抓好粮食收储和流通监管,全力做好迎峰度夏(冬)电力安全保供。
会议强调,全省发展改革系统要坚持以高标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坚持“忠专实”“勤正廉”,深入践行“六破六立”、全面落实“五大”要求,以“提效率、强效能、重效果”专项行动为牵引,推进机制再优化、思维再升级、能力再提高,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在走好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上谋大事、挑大梁、担重责、作贡献。
会议要求,全省发展改革系统要进一步把握大势抓机遇、扭住关键抓主业、勇于突破抓创新、优化作风抓落实,以实际行动和成效,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近期重点聚焦岁末年初关键时间节点,切实做好保供应、稳价格、谋开局等工作。
委领导,委机关副厅级以上退休老干部,委机关和驻委纪检监察组副处级及以上领导职务干部、四级调研员及以上职级干部,省委军民融合办、委管单位班子成员及二级巡视员,委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县(市、区)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省有关银行负责同志列席会议。会上,滁州市、池州市、芜湖市、当涂县、潜山市发展改革委作了交流发言。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